Menu
自杀
时间:2022-06-28 16:44:23

概述

自杀(Suicide)是指个体在长期而复杂的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来结束自己生命的危险行为。

成因:

失调型:

失调性自杀指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破坏。例如,失去工作、失去学习能力、失去(没有)自理能力、亲人死亡、失恋或悲伤等,令人彷徨不知所措而难以控制从而导致自杀。

宿命型:

宿命性自杀指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时而自杀。如监犯被困的密室中、宗教徒为主而献身。

自我型:

自我性自杀与利他性自杀正好相反。指因个人失去社会之约束与联系,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毫不关心,孤独而自杀。如离婚者、无子女者。涂尔干认为这类自杀在家庭气氛浓厚的社会发生概率较低。

利他型:

利他性自杀指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或为追求某种目标而自杀。常常是为了负责任,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如屈原投身汨罗江,以死唤起民众的觉醒;孟姜女哭长城,殉夫自杀;疾病缠身的人为避免连累家人或社会而自杀等。这类自杀者的共同心理的死是有价值的。杜尔凯姆认为在原始社会和军队里这类自杀较多。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少。

传染型:

在有关自杀的研究中,自杀的传染性是一个受重视的现象。不少研究都介绍过因影视、广播等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而使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事实。日本曾出现一位走红女演员跳楼自杀事件,此后的几个月中,连续不断出现采用类似方式而自杀的事件,其中女学生居多;筑波大学发生过一男性教师从理工大楼7层跳楼自杀,一年中在同一地方先后以同样的方式自杀3人。

自杀的模仿性现象及潜意识引导确实存在。对1973年至1979年美国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确能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越多媒体报道,内容越详尽,则引致自杀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杀率上升约13%,男性上升5%。

最容易引发模仿性自杀的新闻报道有以下特征:详细报道自杀方法;对自杀而引致的身体伤残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杀者生前长期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将引发自杀的原因简单化;自杀者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使人误认为自杀会带来好处等。

为减低自杀的传染现象,大众传播媒介注意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应该持谨慎态度,应尽量指出自杀者实际有很多其他可以选择的途径,以便尽量减少那些有自杀意念的人认为自杀是一种正确处理困难的方法,自杀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

其他类型

症状:

自杀行为的症状:自杀企图是精神病的明显征兆,自杀者大多有情绪抑郁。自杀行为经常随着情绪低落闪现。情绪低落的例子包括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失去,搬迁之后对环境不熟悉(学校、邻居、朋友)导致的失落,家庭争吵之后的自尊降低,无计划妊娠导致苦恼而产生自杀行为。其他因素可能有缺乏生活目的、缺乏组织依靠,以及与父母或领导之间存有界限等。一些家庭为取得成功采用激烈的强制方法,使儿童的自信心下降,失去希望都可引发自杀行为。一次羞辱性的惩罚事件同样可触发自杀行为。自杀的常见动机是幻想用“我死后他们将遗憾”来控制或惩罚别人。

有些自杀行为是由儿童模仿其他最有趣的故事情节导致,例如,一件被正常宣传的自杀案,如名人的自杀方式,经常被其他自杀者模仿。同样,在一所高校或一所大学宿舍里,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类似的年轻人集体自杀。

 

测评:

自杀态度测评量表(QSA)

并发症:

抑郁症 妄想症

预防:

自杀的干预主要在预防,预防自杀可分为三级,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管理好农药、毒药、危险药品和其它危险物品,监控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自杀高危人群的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人群应付困难的技巧。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通过心理热线咨询或面对面咨询服务帮助有轻生念头的人摆脱困境,打消自杀念头。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预防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的人再次发生自杀。

建议:

1.咨询师的稳定非常重要。咨询师面对想自杀的来访者是非常焦虑的。但如果我们在一个非常焦虑的状态下工作的话,我们的功能就丧失掉了。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需要跟来访者澄清和面质。我可能没有办法去帮助一个已经决定要自杀的人, 但是我想你来是寻求帮助的,是寻求如何去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共同去努力合作,希望他能够配合。打破保密协议,通知家人对于咨询师是一个重要的保护。

2.如果来访者出现自杀的想法,是需要放在首位重视的。

我们可以问来访者,第一次出现自杀的念头,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去追溯自杀的根源。抑郁症的来访者要自杀一般有一个特征:周围客体是没有的、丧失的、孤独的,周围人对他没有帮助。所以这个丧失对他来说很难过,周围都没有人,那我想我也会在那里孤独而死。所以TA要摧毁自己。

3.了解什么再一次引发了他的想法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自杀的念头不会无缘无故出来。有的时候周围人的想法,尤其是自杀想法会影响当事人。我们要去看TA周围的支持系统:TA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亲人或者其他人可以支持TA,社会功能如何?如果整天在家里,不出门,社会功能退缩是很严重的,危险性比较高。所以要看他周围的客体关系如何。

4.当他有自杀的想法时,咨询师需要主动跟他去谈这些自杀的念头。

比如说,是否已经实施了呢? 实施到什么程度了呢?如果来访者提到具体工具刀,可以问问有没有用刀割自己,用刀割自己是不是很疼呢?如果来访者提到跳楼,询问脑海里想象跳楼的场景?总之,咨询师要能够与来访者谈论这些细节。还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比如割手的来访者,如果他只是想割,可以打电话寻求帮助,或者可以用红色墨水,红笔之类的在手上划一划。

5.探索资源,去了解为什么来访者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自杀?

TA的态度的背后到底在乎的是什么? 到底看中什么?是什么让他活着有价值?探讨他生命中有支持性的经历和人物,是什么让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

6.对于自杀的来访者不建议给他走的太深,不要走进潜意识层面。因为这会令他更加得艰难。我们让他更多的保持在意识层面,意识层面可以让他有功能。 与此同时,可以给到支持。

7.提供就医资源,并明确就医计划。

咨询师需要明确地确认来访者什么时候去看医生。早一天去,安全性提高很多;晚一天去不可控的因素很多。比如,咨询师可以在同行处了解详细的就医资源,除了医院名称之外,也许还可以了解详细的科室病房,医生护士看护的情况,自己合作比较多的精神科大夫,挂号门诊状况等信息。在本次小组中,就恰好有咨询师提供了详细信息,给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诊断:

我国学者一般把自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表现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想逃避现实,为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2.矛盾冲突阶段  产生了自杀意念后,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打算自杀的人陷入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表现出谈论自杀,暗示自杀等直接或间接表现自杀企图的信号。

3.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决死意志坚定,情绪逐渐恢复,表现出异常平静,考虑自杀方式,做自杀准备。如买绳子,搜集安眠药等。等待时机一到,即采取结束生命的行为。

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其分类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自杀预防研究中心分类为“完全性自杀(CS)、自杀企图(SA)、自杀观念(SI)“Bowsell(1963)把自杀分为“自杀姿态、矛盾的自杀企图、严重的自杀企图、完全性自杀“。其他分类有:习俗性自杀、慢性自杀、疏忽性自杀、不完全放意性自杀、精神病性自杀等。根据自杀的结果,一般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三种形态。

鉴别诊断:

1. 利他性自杀:

利他性自杀指在社会习俗或群体压力下,或为追求某种目标而自杀。常常是为了负责任,牺牲小我而完成大我。如屈原投身汩罗江,以死唤起民众的觉醒;孟姜女哭长城,殉夫自杀;疾病缠身的人为避免连累家人或社会而自杀等。这类自杀者的共同心理是死是有价值的,是唯一的选择。涂尔干认为在原始社会和军队里这类自杀较多。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少。

2. 自我性自杀:

自我性自杀与利他性自杀正好相反。指因个人失去社会之约束与联系,对身处的社会及群体毫不关心,孤独而自杀。如离婚者、无子女者。涂尔干认为这类自杀在家庭气氛浓厚的社会发生机会较低。

3. 失调性自杀:

失调性自杀指个人与社会固有的关系被破坏。例如,失去工作、亲人死亡、失恋等,令人访惶不知所措而难以控制而自杀。

4. 宿命性自杀:

宿命性自杀指个人因种种原因,受外界过分控制及指挥,感到命运完全非自己可以控制时而自杀。如监犯被困的密室中、宗教徒为主而献身。

中国学者把自杀分为情绪性自杀和理智性自杀两类。

情绪型自杀常常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其中由委屈、悔恨、内疚、羞惭、激愤、烦躁或赌气等情绪状态所引起的自杀。此类自杀进程比较迅速,发展期短,甚至呈现即时的冲动性或突发性。

理智性自杀不是由于偶然的外界刺激唤起的激情状态导致的,而是由于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以后,逐渐地萌发自杀的意向,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自杀措施。因此,自杀的进程比较缓慢,发展期较长。

自杀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日本学者长冈利贞指出,自杀过程一般经历: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变化+思考自杀的方式~选择自杀的地点与时间~采取自杀行为。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情境下的人,自杀过程有长有短。

我国学者一般把自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表现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想逃避现实,为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2. 矛盾冲突阶段:

产生了自杀意念后,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打算自杀的人陷入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表现出谈论自杀,暗示自杀等直接或间接表现自杀企图的信号。

3. 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决死意志坚定,情绪逐渐恢复,表现出异常平静,考虑自杀方式,做自杀准备。如买绳子,搜集安眠药等。等待时机一到,即采取结束生命的行为。

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其分类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自杀预防研究中心分类为“完全性自杀(CS)、自杀企图(SA)、自杀观念(SI)“Bowsell(1963)把自杀分为“自杀姿态、矛盾的自杀企图、严重的自杀企图、完全性自杀“。其他分类有:习俗性自杀、慢性自杀、疏忽性自杀、不完全放意性自杀、精神病性自杀等。根据自杀的结果,一般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三种形态。

 

相关音乐

相关电影

相关书籍:

推荐咨询师:


上一条:焦虑

下一条:自闭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