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厌学
时间:2022-06-28 18:25:28

概述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成因:

家庭方面: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属普遍,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外语、背诗词、弹钢琴等等,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有的还发展到因丧失生活的信心而轻生。

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关爱。有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放任自流,没有正确方向的引导,性格孤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学校方面:

教师“厌教”课堂没趣味,学生受影响学习没兴趣。教师态度不正、不民主、盛气凌人,学生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上课,厌学这一学科;教学内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这样的教学,学生像受罪,他怎能不厌学!

学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量化学习成风,不考虑学生的情绪反应。在传统教学体系中,要是没有分数,教师就像一个陷入敌阵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一样束手无策。“合作教育学”提出尝试不给学生打坏分数或不打分数。他们坚信懒惰的学生比想象中要少得多,只有在儿童遇到了力不胜任的学习任务时,他们才会变得懒惰起来。并提出对于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处于低水平的儿童,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分数,而恰恰是“自尊心”。一旦儿童的学习受制于分数(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没有智力活动的欢乐,没有认识的欢乐,就必然把学习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苦事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一连得了2 分,他就同自己的命运妥协了,觉得无所谓了,求知欲的火花被熄灭了,第二次点燃求知欲的火花是多么难呀!”“只有当儿童学会重新做作业,同时产生了欢乐感和自尊心的时候,我才开始给他打分数。”所以,他提出“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的口号。

自身方面:

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学。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

社会方面:

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大环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影响是巨大的。

症状: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是一对孪生兄弟。厌学情绪是逃学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学行为则是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人们常把逃学和厌学联系起来。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而逃学作为厌学的极端行为则主要表现为不去上学。

 

测评:

厌学严重程度测试

 

并发症:

1)孩子厌学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形成。

2)面对家长的期望,升学、就业的压力,厌学者整日生活在不安、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中,往往会自卑、缺乏自信、人际关系有障碍。

3)厌学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和人际关系,易污染班级的学习气氛,传染周边同学,降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当发现孩子厌学时候,需要及时引导教育,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从家庭方面,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家长能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施加的压力是否过大等,学校方面,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是否融洽,遇到问题能不能解决,综合孩子情况,对症下药。

如果不对孩子厌学进行治疗,它会带来很严重的短期或长期不良后果。

短期后果包括孩子压力显著增大、学业成绩下降、社会疏离、犯罪危险增加、家庭冲突增多、严重的家庭日常功能破坏、潜在的儿童虐待和缺乏管教以及经济支出增加。长期后果包括:由上大学机会减少而带来的经济困扰、职业和婚姻问题、药物滥用和犯罪行为问题、社会心理功能减低、经常陷入焦虑和抑郁状态等。这些问题的危险又会导致孩子们更长时间的不上学行为。由此可见,厌学是教育工作者、健康专家及心理健康专家所面临的一个常见而又可恼的问题。

预防:

如何预防?

一、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沟通,是亲子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孩子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才能及时了解孩子每种变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二、多欣赏和赞扬孩子自立、自主的行为。

这样的称赞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将学习与自我成长结合在一起,形成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动力,并有助于培养孩子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行为习惯。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避免用其他孩子来贬低自己孩子的做法,父母越是不承认孩子的努力,孩子成长得就越缓慢,其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都会因此而滞后。

三、协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能力并不成熟,常常会过高估计自己,所以他们容易制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目标,经历多次失败的打击,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对此,父母应当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协助孩子把诸如考名牌大学这样的大目标,划分为各个阶段逐步实现的小目标。小目标的制定应该遵循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原则,促使孩子在每个阶段目标实现的喜悦中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提髙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建议:

(一)仔细分析孩子为什么厌学,找到厌学的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孩子厌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否有变故,是否经常吵架,影响了孩子。第二,学校因素。最近有没有受到老师、同学的批评或者误解,有想不开的地方。第三,其他因素。接触不良环境,上网吧等等。

(二)摆脱厌学情绪,寻找学习动力。一定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建议家长:1~每天针对孩子的进步,适时鼓励;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3~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动向;4~有意让孩子接触爱学习的孩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5:远离不良环境;6: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

诊断:

厌学和逃学虽然是一种负性的情绪和行为,但还不是一种诊断名词,所以在常用的诊断标准里没有这两种现象的诊断标准。但其可能会共患某种有诊断标准的障碍如抑郁症,有时厌学和逃学反而是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一种结果。

鉴别诊断:

厌学以及逃学虽然是一种负性的情绪和行为。但是它目前来说,还不是一种诊断的名词。在常用的诊断标准里头是没有这两种现象的诊断标准。但是厌学还是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比如抑郁症、比如多动症。

像厌学和逃学有时候是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一种结果。抑郁症,它除了会出现厌学和逃学之外,还会有其他的情绪表现。比如孩子容易情绪低落,甚至于有轻生的念头,或者是特别容易易激惹、自尊心很强、敏感、易怒,都是它的一些部分临床表现。

而多动症,它主要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陷障碍以及行为冲动。容易攻击其他孩子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它最终可能不会引起很明显的厌学,它只是学习能力不够。

 

相关音乐

相关电影

相关书籍:

推荐咨询师:


上一条:自残

下一条:最后一篇

推荐内容